浙江的外貿數據,已經連續26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了。今年1~4月,浙江進出口繼續以兩位數高速增長,其中,出口更是突破萬億元,增長23%。
這不僅讓浙江的出口在全國的份額提高了1.6個百分點,而且反超江蘇,成為全國第二大出口省份。在今年以前,浙江還長期位居第三。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經濟向來以靈活和韌性著稱,這幾年的數字經濟發展也成為浙江的一張金名片,賺足了關注度。但在今年前四個月外貿數據領跑的亮眼成績背后,有幾個真相不應該被忽視。
首先,出口增速回到了個位數。4月單月,浙江進出口3558.8億元,同比增長5.9%;出口2637.7億元,增長9.5%;進口921.1億元,下降3.3%。這個數據和全國相比算不錯,但出口增速已經回落到了個位數。如果以美元計算,疊加4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快速貶值的因素,出口增速會再打點折。
與實際成交的出口數據形成對比的,還有企業海外的簽單情況——4月份,國內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已下滑至41.6%(前值為47.2%)。
其次,在疫情封控之下,4月份有不少集裝箱的出口從上海港轉到了寧波港。
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數據顯示,寧波舟山港1~4月完成貨物吞吐量4.1億噸,同比增長4.0%;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94.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2%。其中4月份,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3.2萬標準箱,實現月度集裝箱吞吐量300萬的歷史突破,同比增長11.8%。
單從對美國的出口,根據美國調查公司Descartes Datamyne發布的數據,4月,上海港發往美國的集裝箱同比去年減少了8%,寧波港則增長了27%。
由于疫情,陸運物流受阻,部分貨物選擇“陸改鐵”“陸改水”。今年前4個月,寧波舟山港完成海鐵聯運業務量49.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3.5%。同期,累計完成海河聯運業務量20.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2%。
再次,1~4月出口的貨物,主要是企業在去年四季度接下的訂單。如果沒有疫情影響,4月出口增速還會更加喜人。而在今年一季度生產完成后,企業必定會想方設法地把貨運出去,一方面是中國企業需要回款,另一方面海外的客戶也急需補貨。因此,即使物流受阻,并且漲價數倍,企業也會通過各種辦法運出去。
筆者與一些外貿企業交流得知,八成左右的貨物還是運出去了,即使物流速度放緩了不少,物流成本也增加明顯。一部分轉到寧波港、大連港等運出去了,另一部分怎么繞過重重障礙出去的,就各顯神通了。
前四個月浙江外貿數據好看,離不開各種政策紅利和扶持助力,更離不開民營企業長久以來的韌性,以及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釋放出的活力。之所以要提出上述幾個現實因素,是希望政府和相關機構正視疫情帶來的影響以及接下來的趨勢與風險,從而給予外貿制造企業更實在的支持,并確保把政策落實到位。
2020年和2021年,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有防疫得當的功勞,但在訂單回流、工廠忙碌的時候,一些轉型反而被延遲了。因此,在感嘆浙江亮眼的成績之余,我們更應該關注外貿背后的結構如何優化,企業接下來的轉型與技術創新又需要怎樣的沃土。
對浙江來說,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繞道寧波港的集裝箱將重回上海港。對全國而言,即使沒有疫情,訂單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也不會停止。真正要擔心的,從來不是國際產業分工的正常調整,而是我們的供應鏈能不能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不斷攀升。我們既不應該為表面的數據慶幸,也不應該天真地認為,流失的不過是中低端的產能。
轉自:第一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