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萬物復蘇,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迎來了成立后的首個春天。1.93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得到保護的不僅是大熊貓,還有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1600余種同域珍稀動物隨大熊貓的保護而得到“傘護”,全域良好生態充滿著勃勃生機。
2017年1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全面啟動,這是我國首次以“傘護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物學中,“傘護物種”是指某一物種的生存環境需求能涵蓋其他物種的生存需求,在對該物種進行保護的同時,也能為其他物種提供保護。
金錢豹的身影時隔30年再現邛崍山,30多頭扭角羚集體在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撒歡,岷山山系甚至可以望見“金雕抓著小豬在天上飛”……可愛的動物們用重現與回歸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生態修復與保護投下了最生動的一票。
“隱士”頻現
凸顯保護實效
“在四川,人手一只大熊貓?!边@句調侃的話語讓人既忍俊不禁又對四川生出幾分向往之情。
擁有大熊貓當然不可能,但在四川,大熊貓“能見度”一年高過一年。2021年,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野生大熊貓種群不斷壯大,大熊貓野外監測年遇見數由135只上升到178只。
什么樣的人與大熊貓“偶遇”的概率最高?片區內的護林員。經年累月,他們把腳印留在了大山深處,還綠水青山最本真的原貌、給大熊貓最天然的活動區域。
今年是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大邑管護總站大蒜坪管護站巡護隊隊長張學良“巡山”的第18年。每一年,除了大雪封山的4個月,他年均帶領巡護隊進山6次,每次進山需要10天左右,每天走近30公里?!皥D個啥?不就圖守好這一片動物棲息的天堂嗎?動物多了,心就安了?!睆垖W良說。
讓張學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巡山發生在2021年6月。這一次,他和隊員們在紅外相機鏡頭里觀看了一場精彩的“動物世界”?!皬募t外相機拍攝的視頻里,我們看到包括大熊貓、亞洲黑熊、野豬在內的十多種動物在小河子管護區干河壩片區悠然自得地玩耍賣萌,實在是太有意思了?!睆垖W良說。
曾經,以“隱士”著稱的野生大熊貓行蹤隱秘且警覺性極強,見者寥寥。如今,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多個區域內安裝的紅外相機時??梢圆蹲降剿麄兊嫩櫽?。在今年一季度的巡護工作中,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從回收的紅外相機中獲得了多場景大熊貓母子活動的影像,這也是四川首次拍攝到三月幼齡的野生大熊貓。
“隱士”頻頻現身,離不開長期長效的保護。
早在1965年,四川就在綿陽市平武縣設立了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四個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從自然保護區建設到天保工程再到退耕還林,四川針對大熊貓保護的措施不勝枚舉,再加上人工繁育研究、野化放歸,四川十分重視野生和圈養大熊貓種群的恢復壯大。
自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以來,四川整合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對23個自然保護地1.5萬余平方公里范圍展開了36次本底調查、210項專項調查,基本摸清了試點區主要保護對象和資源管理狀況。累計設置固定巡護線路900余條,派出各類巡護人員近9萬人次,覆蓋面積1.4萬余平方公里。
“飯碗”端牢
共享生態紅利
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及與之相關的生態修復與保護,四川付出不竭努力,長期長效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物力。事實上,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遠遠超過大熊貓保護投入。被大熊貓“傘護”著的不止各類珍稀野生動物,還有因生態改善而受益的萬千群眾。實現大熊貓保護與群眾生活水平改善的雙贏,在四川不是一句空話。
斜江河緩緩穿城而過,東邊是青峰挺拔的鶴鳴山,西邊甚至能望見西嶺雪山山頂的皚皚白雪,這是成都市大邑縣太平社區的景致。
“社區近30%的面積被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大邑片區一般控制區,這里的商家和老百姓都是良好生態的直接受益者?!碧缴鐓^黨委書記伍勤說,良好的空氣質量與常年蔥綠的青山為社區帶來了不少游客,社區先后建起70余家民宿、農家樂,掀起了發展鄉村旅游的熱潮。
聊到“一年掙多少錢”這個話題,年近50歲的侯高敏有些不好意思?!拔铱茨氵@飯店周末大中午至少擺20桌,客人來了一撥又一撥,一個周末兩三萬元進賬沒問題?!笨烊丝煺Z的伍勤在一旁幫腔,侯高敏笑而不語。從2019年返鄉開起侯家飯店,侯高敏就端上了“鐵飯碗”,眼瞅著社區環境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大邑片區建設一年比一年好,他笑稱“要為游客們做一輩子的飯”。
在四川岷山、邛崍山等大熊貓分布的漫長條帶狀區域里,居住著很多群眾。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擬通過劃定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核心保護區采取封禁和自然恢復等方式對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實行最嚴格的科學保護。一般控制區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社區居民、國家公園管理機構人員生產、生活的主要區域。人們并不會因為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而與故土割裂,反而是在大熊貓的“傘護”效應中實現了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于是,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自發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
2020年,位于都江堰市的高原集體林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小區成立了。除專職工作人員外,有20余名群眾自愿加入了資源保護、社會綜合治理巡護隊。棲息地內一共設立了6條巡護路線,每月都要巡護一次,每次耗時近8小時,大伙輪番“上崗”,沒人叫苦叫累。過去的狩獵人,變成了現在的守護人,毛冠鹿、斑羚、紅腹角雉、紅腹錦雞……野生動物活動蹤跡越來越多。
同類案例不勝枚舉。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副站長汪于曦的話來說,“我們一直向老百姓宣傳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因為保護區和入口社區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態保護的參與者和見證人”。
“云游”變現
助力科普發展
因為對朝夕相處的綠水青山有著深厚感情,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龍池片區,不少從事旅游業的老百姓經過管護總站培訓,成為游客們的“向導”,義務向大家普及生態保護相關知識。
建在龍池片區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宣教中心,今年已經接待了12批次來自省內的黨建、游學、團建團隊,每批次近30人,不少龍池片區的農家樂、民宿經營者會向游客們推薦宣教中心,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一個科普旅游的點位,豐富了龍池生態旅游的場景。汪于曦說,人們在宣教中心可以了解到大熊貓保護工作的相關措施,近距離觀看野生動植物標本,切身感受自然保護工作的艱辛與成效。
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片區總面積為393.97平方公里,約占都江堰市域面積的三分之一。為了讓愛護大自然的觀念深入孩子們的心,今年,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聯合社會機構開展了三期“熊貓秘境探索之旅”親子游活動,百余位孩子和家長參與其中,通過定制的科普旅游與自然保護有了更親密的接觸。
通過強化科技支撐,探索開展基因研究和數字化管理,四川成立了熊貓科學研究院,建設了大熊貓個體DNA檔案,推動“天地空人”一體化數字熊貓公園建設,共布設監測樣線1700余條、紅外相機近8000個。
通過“智慧公園系統”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雅安天全管護總站在野生動物出沒區域、自然景觀富集區域設置了4K高清攝像頭,借助APP、慢直播、戶外大屏等方式,讓大眾在家也能實現“云游覽”大熊貓國家公園,“零干擾”欣賞野生動物實時活動場景。
“借助科技力量豐富我們的巡護手段,推動科普形式不斷創新,讓更多的人參與保護自然,這是我們一線工作者的心愿?!蓖粲陉卣f。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