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下屬賽迪研究院發布2021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白皮書,從市場、資本、創新、供給等多個維度分析了我國鋰電產業目前發展的規模和水平。
報告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達到307.6,是2017年的三倍多。此外,2021年中國鋰電產業規模大幅上漲,鋰電池市場規模達到324GWh,是2017年的4倍。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消費市場。2021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達到545GWh,中國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約324GWh,占全球市場的59.4%。截至2021年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約占全球的70%。全球十大鋰電池廠家排名中,中國占據了6席,其中寧德時代已連續五年位列全球第一。
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馬承恩預測,動力電池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市場性的產品,預計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的需求量應該是接近達到1個T瓦時,而中國的動力電池市場的占比量應該能達到60%左右。
專家指出,新能源汽車需求強勁是助推2021年我國鋰電產業猛增勢頭的主要因素之一。截至2022年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累計推廣1033萬輛,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力量。
近年來,我國鋰電產業投資呈現向西南地區聚集的趨勢。其中,四川省是2021年全國鋰電產業項目投資金額最高的省份,投資額共計達1706.7億元,約占投資總額的18%。
西南地區擁有我國最豐富的鋰和磷等礦產資源,云貴川的磷礦儲量占了全國的40%以上。因此,從鋰電產業的項目布局地看,投資區域由江蘇、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向以四川、貴州為首的西部?。▍^、市)轉移。
除了四川,江西、浙江等地也在打造具有特色的鋰電產業集群。今年一季度,江西新余31家規模以上鋰電企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超82億元,同比增長約260%。
同時,報告中也提到,上游磷酸鐵鋰、前驅體、六氟磷酸鋰等多個材料級產品產能緊缺,導致電池核心材料嚴重供應不足,大額鎖單現象頻繁出現。針對原材料產能不足的問題,中國鋰電企業在投資國內上游礦產的同時,也在加速全球布局步伐,積極進軍海外鋰礦市場。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馬承恩表示:“在雙碳愿景的推動之下,未來儲能領域市場將出現較大的技術增長,而且在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電池回收等領域,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p>
隨著大批量動力電池逐步進入“退役期”,鋰電池回收風口已經來臨。2022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已多次提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旨在著力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銅、鋁、鋅、鎳、鈷、鋰等戰略性金屬廢碎料的高效再生利用。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預計,2020年—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有望超過2000億元。其中,三元電池回收空間約1305億元,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空間約680億元。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